Company profile
Company news
Cooperation
Home
Recruitment
Contact us
Business
Industry news
Industry dynamic
行业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行业动态 / Industry dynamic
行业动态详情 / Industry news details

行业资讯

Industry news

全部行业动态

All industry dynamic

政策法规

Policies regulations

研发动态

Research news

千亿赛道迎来规范管理:国务院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明年5月实施
来源: | 作者:海博特 | 发布时间: 2025-10-13 | 7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首次系统性、全国性法规,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

备受关注的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监管,迎来了规范管理时代。

【图】官网截图


、核心界定:什么算“生物医学新技术”?

《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生物医学新技术,是指以对健康状态作出判断或者预防治疗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运用生物学原理,作用于人体细胞、分子水平,在我国境内尚未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划重点:相比征求意见稿的“对疾病作出判断”,正式稿将其改为“对健康状态做出判断”,这意味着一些前沿的健康检测、筛查技术也被纳入监管,范围更广。

 

、关键解读:从实验室到病床,必须闯过这几关

1. 临床研究阶段:门槛大幅提高

想开展临床研究?不再是“谁都能上”。

• 机构资质:研究必须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

• 负责人:必须由拥有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牵头。

• 流程:通过学术和伦理双重审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国家备案。

• 铁律

– 严禁向受试者收费

– 必须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确保受试者完全理解风险。

– 所有研究记录必须保存30年,涉及子代的需永久保存。

– 一旦出现技术风险、伦理问题、严重不良反应等,研究必须暂停或终止,造成的损害由发起机构或研究机构承担治疗与赔偿

 

2. 临床转化与应用:审批有速,监管有据

研究成功了,如何转化为临床可用技术?

• 审批提速:国家卫健委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转交技术+伦理评估,并在收到评估意见后15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 优先通道:对危及生命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或公共卫生急需的技术,开通优先审批。

• 应急机制:面对重大突发公卫事件,可临时授权使用仍在研究中的技术,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

 

3监管与处罚:长出“牙齿”的法规

这是本次《条例》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处罚力度大。

• 开展被禁止的技术:最高罚款可达千万级,吊销执照,负责人长期或终身禁业

• 未经备案擅自研究:最高罚款500万,禁业3-5年。

• 向受试者收费:退还费用,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 伪造数据停止研究,罚款最高50万,吊销执业证。

• 欺骗审批:撤销许可,处违法所得10罚款,禁业3-5年。

 

、行业洞察:新规之下,如何借力前行?

面对全新的监管环境,具备对政策风向的精准把握、对学术和伦理合规的深刻理解以及与顶级三甲医院资源的紧密协作能力的CRO企业,将成为助力生物科技企业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合规成果的关键加速器。

海博特深耕临床研究领域16年

ü 机构资源:全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已达148家,长期合作其中80%

ü 项目经验:全国干细胞备案项目共133项,海博特已顺利完成10余项

ü 方案设计:海博特核心医学团队100%具备医生背景,兼具临床思维与试验设计能力,使其临床方案在药品审评中心(CDE)的一次性通过率高达90%

ü 临床运营:临床运营项目经理100%持有PMP认证,保障项目高质高效交付。

 

、结语:新时代的序幕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不仅仅是一部法规,它更是一份宣言,宣告了中国生物医药新技术走向“高质量创新”的决心。

对于所有行业参与者而言,深刻理解政策精神,将合规与伦理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才是在这个千亿赛道中行稳致远的唯一正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博特
获取最新资讯